大 腕
一. 談廣告
電影楚門的世界,講的是虛實人生的反思故事,相信看過本片的觀眾都會對故事記憶猶新。楚片男主角一生都被當作一項熱門商品般來販賣,透過衛星24小時不斷強力現場放送,「廣告」這個伴隨商業行為產生的運作機制,隨著時代進步和媒體結合成為一個強勢的怪獸,對準消費者的荷包進行猛烈攻擊。
電影是20世紀新興的產物,同時結合商業與藝術的體質,讓電影本身充滿了曖昧氣息;不過好萊塢的電影從很早之前就幫自己找到了定位,片場制度下百分之90的影片都是衝著白花花的鈔票誕生,類型電影的形成就是因為針對觀眾的胃口而拍攝的故事。一開始從賣明星、賣故事、賣導演,到了80年代初發現還可以賣音樂、賣商品,截至目前最流行的趨勢便是結合電玩了。
越來越多電影在影片中穿插真實商品,若是以行銷的觀點來看,就是所謂的「置入行銷」。據研究指出,電影中商品給觀眾的印象為普通電視廣告的2.5倍,用電影推銷商品最好的方法就是融入故事情節,楚門的世界正是抓住了此一特性來大做文章。當我們看到楚門的老婆煞有其事地拿起一個燕麥詢問要不吃麥片粥、上班時總會遇上的雙胞胎老頭,藉問好之名將楚門推到大型廣告看板前,經過刻意的誇大觀眾會對這荒謬感到好笑,殊不知,電影商品便是如此地推銷到我們腦海中。
「MIB星際戰警」中,威爾史密斯和湯姆李瓊斯,不知戴了多少次的雷朋墨鏡;「他不笨他是我爸爸」,星八克與PIZZA HOT不知道以多少代價換來他們包容弱勢團體的形象促銷。好萊塢這麼明目張膽,其實全怪罪他們有點不太厚道,批評好萊塢電影沒有藝術價值就好比批評一塊地皮沒有藝術價值一樣;既然電影是一項商業行為,投資就必須有回收,基本生意經當然就是找人分擔成本、分享利潤,消費者當然成為利潤來源的冤大頭。想想現在一部片動輒就上千萬、上億的製作成本,,好萊塢再有錢有勢,也禁不起這般折騰。
二. 論電影
「大腕」很明顯地在諷刺這項機制,其實不只是電影有這種現象,在觀賞各項電視節目、大型演出、大型比賽廣告痕跡也是露骨地充斥著;世足賽進行時,現場周邊圍欄拉滿了某某產品布幕,電視台也趁機哄抬廣告價碼,而商家為了增加曝光也不惜灑銀子讓觀眾對自己的品牌有難以磨滅的印象。大腕在嘲諷的當時,也點出了許多消費者或者產品生產者自身對於廣告效益的迷思。
中國雖然還在堅持著共產路線,但卻對資本主義所帶來的財富無法放棄追求,也許這是人性中貪婪一面的表現,大腕另也含蓄地批評共產黨許多時候表面上喜歡故做姿態的老毛病,諸如在商談葬禮籌辦事宜上堅持與「外商」談判必須使用「本國語言」,那個服裝、場景、運鏡多像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或是劇中人物鄭重其事地宣揚反盜版與撇清打擊民族工業的關連、死在哪裡變成哪一種膚色的人會不會傷害廣大中國人民的感情。荒謬和荒誕全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就算再極盡能事地嘲諷,大腕就我個人之見覺得還是敵不過市場好惡的走向步上迎合的命運。男女主角的感情戲份,大多數的時間並沒有達到任何為影片加分的效果,反而比較像一種「蜻蜓點水」、因為觀眾喜歡男女主角要有感情的曖昧關係,所以而加強的橋段;在笑鬧之外能夠有一點浪漫的元素,但在這方面的處理上,我們顯然處理的不如好萊塢來的順手,故很多地方看來轉的很硬,關之琳在片中的表現也不如黃飛鴻系列的十三姨來的叫人印象深刻,也許說普通話對她來說,就如同「臥虎藏龍」中要楊紫瓊說普通話一樣困難而分了神。
導演馮小剛充滿了不同於以往大陸第五代導演的傷痕文學精神,反倒更貼近了時下年輕人這個社會與價值。「姿態重於內涵、風格重於情感」,以模仿然後加以諷刺的手法,推翻一切自以為是的價值和儀式,所以大腕看起來是一部鑿痕很重的電影,尤其在推銷樂哈哈礦泉水的片段突然轉入了黑白意象,個人是不明白他的用意和象徵,也覺得讓影片的情緒似乎被中斷了。但影片總體成績算是不錯的了。
小人物所展現的小機智、或者小兵立大功情節,算是這10幾20年來越來越流行的風潮,相對於以前我們對於超人般英雄的崇拜,如:詹姆斯龐德,我們越來越需要一個普通、平凡的偶像,或許這是一種自身心理上的安慰,畢竟當普通人的機率遠遠大於成為不朽的天才。
作為一個賀歲片,馮小剛卻大膽地講述中國人最忌諱的死亡問題,是很好的嘗試和突破,由一個文化上的誤解所產生的創意,個人是深深為之拍案叫絕的!加上又褒貶時針,笑鬧之餘也能討好嚴肅的衛道人士,這是我認為他成功的地方。
- Nov 18 Thu 2004 02:34
The Big Shot's Funual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