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軌
先說題外話
看這部片特別收錄的時候一直CD ROM當機,真讓人火大
發現自己的英文聽力好像有進步,雖然我聽到睡著
對這部片最初的印象是我在音響店打工時,老闆跟我講:台灣導演拍那些什麼電影看都看不懂,不是說藝術性的片子不好,只是要也要讓觀眾看的下去,像最近我覺得有一部片拍的不錯---出軌
第二個親友評論團:我今天跟朋友去看了出軌,還不錯蠻感人,男主角很帥
第三個親友評論團:還不錯啦!只是結尾就讓兩個人的車停在警察局面前就沒了,好空虛。
影評:蓮恩基頓近幾年來最好的演出
獎項: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我覺得這部片最棒的是李察吉爾,從來沒有看過李察這麼〝帥〞過,一直以來我都不是很喜歡李察,對他所飾演的角色也沒有太多的好感,譬如說:驚聳裡的辯護律師,他演的很精彩,但我還是覺得愛德華諾頓才是王道
可是,出軌中,李察飾演一個愛家庭但卻被戴綠帽的老公,找上妻子情人對質時卻失手殺了對方
看他與奧利佛對質的那場戲真是有張力,把那種紳士個性極度壓抑但又極度憤怒的感覺演的絲絲入扣,雖然殺人的戲有點落為矯情,總之還是給李察大拇指
本片改自一部法國老電影,導演與奧利佛馬汀尼茲都是法國人,不過奧利佛長的再帥,聽到他說話的音色立刻讓我扣他五十分(我不喜歡他的口音啊,一點都不適合演文藝片,到比較像街頭混混挑釁用的調調)
法國人的電影搬到好萊塢來拍,整體的法國味整個消失,可是在許多小細節的處理上,但不太像一般好萊塢導演的處理手法
法國電影中獨有的纖細,散文性的風格散落在整部片當中,對於小細節的關照,諸如,蓮安在廁所清理膝上的傷口,交叉剪接奧利佛在燒開水的部分;又或是蓮安在火車上回憶第一次與奧利佛發生關係,導演在這裡是使用交叉剪接的手法
不過拿到好萊塢,好萊塢的元素就被塞了進去,例如二次法則:電梯、玻璃雪球
劇本跟整部電影就徘徊在,一下是法國抒情詩,一下是好萊塢的商業賣點
在看電影的時候,有幾場戲的情緒讓我覺得很怪異,譬如火車列車、與朋友餐會、結尾拍賣會等等,總覺得導演怎麼好像欲言又止,劇情上雖然有著連貫性,但畫面的情緒並不只是幾個過場這麼簡單
小疑點在幕後花序「被剪掉的片段」找到了答案
導演果然還拍了許多有的沒有的東西,只是最後通通都拿掉了
這時我就不禁想:這個導演真猛,敢拍/能拍一堆後來根本不能用、用不上的東西,就好像作家在寫稿,有時寫一寫常常會多寫一些最後被捨棄的橋段,作家只是先把一些想法記錄下來,最後再來取捨整個作品的完整性與敘事性
我自己拍電影時就從來沒有這個福氣,不敢NG演員六次以上不說(以FILM論),更不敢亂拍一些太鬆散的片段
從此可以看出,剪接在好萊塢到底有多麼重要,另一方面妳也可以瞭解,常常有某演員傳出因導演刪減他大量戲份而感到不滿的新聞不是平地起風
辛苦拍了半天的戲,竟一個鏡頭也用不上,那你到底在拍什麼?
如果拿到獨立製片或是廣告界,大家會在後面碎碎念:這個導演根本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
幕後花序只提供了幾場被剪掉的戲,但我想實際上,導演應該還拍了更多有的沒有的畫面,而看他那些有的沒有的畫面時,我內心的聲音在說:導演好像沒有真的很明白自己要什麼,拍了回去再看
果不其然,看導演專訪時,導演說,他有一個點子筆記本,他會從裡面挑出點子來試試看能不能放在這個場景中,真是標準的作家行為啊!看他的電影就像在寫作的人都會有的共同經驗
(譬如那個電梯的場景,我就在想:他該不會要電梯突然又動了,差點讓屍體變成兩半吧?
他們真的有拍這一段...)
不過出軌還有一個大毛病
影片進行到李察吉爾殺了人之後力道就變弱了,明顯的後繼無力與冗沈
整部影片的節奏也安排的很奇怪
進行到一半知道妻子偷人,近三分之二時殺人,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去交代殺了人之後的事實在是太長了,影片前三分之一,對於蓮安的家庭主婦生活鋪陳的尚不夠便馬上進入偷情的戲碼
這讓蓮安出軌的理由變薄弱,讓後面的夫妻關係變無力
但出軌也是少數這麼清楚交代,失手殺人後,丈夫與妻子的關係有什麼轉變,但如果要探討這個問題,出軌的時間也顯然不夠
所以影片就處在很尷尬的立場,不論是講偷情,也沒有專講偷情、結尾收於殺人的電影明確與緊張;講失手殺人後的生活,也沒有專講失手殺人後的電影來的精彩與無奈
想要作為一部不單純好萊塢劇情的電影,卻讓自己卡在了中間
拍電影還是乖乖三幕劇或是學落日殺神從第三幕開始的三幕劇吧!
出軌,他是三點五幕劇
- Oct 26 Wed 2005 19:21
電影速寫---出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