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潮之中我逆流而上,燈光煙火雪泥酒瓶,一不小心就在你身邊爆開的爆竹
德國人或者不是德國人手上都拿著酒瓶啊,在新年到的那刻歡呼敲鐘,天空不斷產生火焰,大街已經一片煙霧瀰漫
強力的聚光燈照亮漆黑的猶太紀念墓碑,我繼續與人群反方向穿越,一直鑽一直鑽來到了布蘭登堡前
這兒的舞台果然還未謝幕,台上的不是什麼大明星,DJ拿起麥克風說:歡呼吧!這是二零零六年呀!給我們一點回應吧!
台下群眾振臂高呼,DJ下了音樂,我不斷擠進人群中心與眾人共舞
一個戴著編織毛帽大眼睛的年輕德國人,抱著她的女朋友跳著舞一邊跟我說「這時候應該要來一點威士忌啊!」
「沒錯!我也需要一杯!」我儘量地放開自己最大的音量回話
- Jan 10 Tue 2006 18:48
人潮
- Dec 26 Mon 2005 07:46
這些日子以來
『亂談』與『這種人』兩篇文章是在我心情極度差勁同時為生活上的「大事」煩心時,忽然離題去描述當下並不困擾我的問題,作為一種模糊焦點的手段
可能因為不能誠實面對自己,或者情緒根本無由宣洩
我的問題是沒有人能參的透的,我已經自我設限,就算大叔在電話裡安慰我
「我瞭解、我瞭解」
我心:「你能瞭解才有鬼!」
我們都知道問題並不來自於外部而是內心,他說你總是要做決定不可能永遠沒有反應;他說你是先身為一個人,第二個身份才是亞洲人;他說你既然都到了歐洲同時也不尋常了,那你就更應該要捨去過往傳統的包袱,不讓他們困住你
- Dec 26 Mon 2005 06:34
亂談
- How could you fall to this shit?
- I am wondering too!
就這樣對話展開一場交戰
當然這並不是我先說的概念,原句來自於很久以前朋友MSN上的暱稱
現實生活中的零星片段建構成夢見的場景,只是打亂人事時地物,讓每件事看起來都那麼真實卻又荒謬
或許夢,是排列組合機率的最好教材
鏡中的人臉會老,頭髮也會不停長長,只是朱顏改
- Dec 26 Mon 2005 06:33
這種人
他是一個比我更絕決的人
說走就走,說不聯絡就不聯絡
就算長達好幾年,他也無動於衷
或許他心底會默默受苦,但他以無比的毅力跟堅強承擔下日夜魂牽夢縈的折磨
他還活著吧
我這麼確信著
雖然他徹底的消失和我斬斷關係,儘管他不是第一次地厭世,儘管他被我惡意奚落『太沒常識與決斷力』;將來也許還會不停地嘗試各種讓自己一了百了的方法
但一了百了這種事,如果做過太多次,接下來就會變成一種習慣,而不是真正的意欲死亡,運氣好的話會有一天成功的莫名其妙
- Dec 14 Wed 2005 06:33
Liebe 愛
我想我一直都在幫自己找藉口
他對我很好,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他會對我親切
那種曖昧眉來眼去的情緒總會過去,那種見不到人就會心神不寧的感覺也會消散
需要去在乎的應該是這段相處的過程
在遙遠與不遠的將來,擁有的是記憶與經驗
不在乎了,對方是不是別有居心,或者這是緣分的惡作劇,我們都只是彼此生命中的過客,讓我珍惜能跟你相處的每一刻
想見到你的心,會因距離而消散;我用眼角餘光偷看你,裝成自己不是那麼在意
- Dec 08 Thu 2005 23:48
這就是德國人啊
我房間有各中等大小的衣櫥,每次將門打開的時候他都會導向一邊顯的搖搖晃晃,我是個懶人,所以就隨他去,門也索性不關
不過,在我把衣服門關上又想需要打開的某一天
嘩啦~
整個衣櫥半邊解體,同時衣櫥內部的隔間木板全部怦怦怦怦倒塌,我一手拉著左半邊衣櫥門,一手拖著衣櫥頂部,該死的電話鈴聲卻在此時不斷地響起
我非常尷尬地看著分崩離析的衣櫥,忽然開始狂笑,這是一個多荒謬的場面啊
獨立嘗試過一兩遍組裝無效,我決定放它一片狼籍,等卡里或是卡斯騰來時再裝可憐求援
衣櫥解體日是德國的尼可勞斯節,也是譚雅的生日
譚雅跟卡斯騰手牽手去吃生日大餐了,所以八成會先到家裡來的一定是卡里
- Dec 02 Fri 2005 19:24
花癡小特輯
根據法則,這是不可能,但是可以暫時讓心情HIGH一下的插曲
所以~那就耍白癡來HIGH一下吧!
卡里,名字聽起來像咖哩,又或者是「柿子」Kaki,有點日本味兒,不太像是日耳曼族語系的名字
這位三十多歲(會不會已經超過四十啦?),頭髮黑白參半的中年人,就是我在德國的圍棋老師,在日本住了兩年;斯文有禮,像是被日本人改造過一樣
素食者,講話的聲音不能說有磁性,但具有鎮定劑的效果
他跟一些爽朗直接的德國人不太一樣,讓我真的強烈懷疑他吸收了不少日本人的處世哲學,不過據他說,他不太喜歡日本人的某些人格特質,譬如總是拐彎抹角外加面帶笑容的說話方式(不過,我看亞洲人都是這樣吧...)
- Dec 02 Fri 2005 19:23
哈利波特四
阿方索~ 你騙了我!!
對於哈利波特系列的小說 — 首先我不否認羅琳的寫作有一定水準與娛樂性 — 要玩弄結尾反高潮我並沒有意見,實際上在這個年代,高潮還是不高潮,對觀眾而言雖然不至於司空見慣,起碼並不是什麼震撼性的象徵
那這個系列,我們看了這麼多集,加起來總共好幾千頁,不知道死了多少棵樹木的小說,我們期待的到底是什麼?看哈利波特不斷被眾人誣陷或質疑、不斷身陷險境解決問題、看佛地魔那個人從幽靈到復活、老是找不到老師教授的黑魔法課程....
如果以反高潮的中心思想推論
既然哈利波特與佛地魔的關係就像尼歐與史密斯
那麼這個故事結局,搞不好也有機會像駭客系列,不是同歸於盡就是像比克大魔王一樣與天神融合
但這畢竟還是部青年童書,加上上面的結局已經被演過了
- Nov 26 Sat 2005 23:02
About Sex
我會習慣性地在事先就逃避,自己認為可能會發生尷尬的場景與場合;所以可能也因此失去許多先發制人的時機,就像儘管我很想好好觀察在街頭擁吻的情侶,可是我想恐非我拿著一副望遠鏡假裝在做鳥類研究,恐怕這輩子沒有勇氣大辣辣地直視對方;就像我還沒有辦法在一對男人在我眼前撫摸對方臉頰時,不下意識地低頭
牽手、親吻、擁抱、愛撫、性,就跟人走路、跑步、睡覺、吃飯、排泄是機能中的一部份,是自然的一部份,可是礙於『禮教』我們的眼光與態度始終無法對「親密關係」有著太廣泛的接受度
縱使我個人並不認為他人的行為有什麼不好、猥褻與淫穢,卻忍不住怕自己直盯著對方目不轉睛,會換來一句德文的:「看三小?!」
新家的室內隔音效果並不好,所以我聽的到隔壁傳來做愛時的呻吟
第一次, 我不確定那是否是「呻吟」,壓低了收音機仔細側耳聆聽
這類情節在歐洲電影常常上演,所以我當下產生的並不是淫慾或跟著起生理反應,卻有又發現新事物的欣喜:電影果然是取材自生活,進而產生自己同時身為電影觀眾與電影角色的雙重互文感受
不如電影中的角色,一副無奈又堅介地埋到被子裡,或是氣的敲牆要對方節制一些,我拿起記事本在日期上畫了小XX,忽然覺得自己舉止好像有些不正常,接著不受打擾地繼續自個兒的工作
- Nov 26 Sat 2005 23:00
省思
石榴濺出鮮紅的汁液,我想著如何收集石榴果汁
又大又光滑的柿子,先脆的口感,讓我體會到日本人為什麼說秋天是柿子的季節
薄薄的一層白雪,積了又化,四點半但卻如黑夜的大街走著,我以為我自己沒有在雪地中走過路,後又赫然想起,我曾在德勒斯敦的海德森林和德國人散了五個小時的步。
金飾店的玻璃窗,讓我像是走在台北街頭;廉價的土耳其商店,就像是逛夜市地攤會擺出的價錢;驚覺自己一直窩在一個單調乏味的小天地中,對廣大迷亂的都市迷宮視而不見,精彩前衛的時尚流行設計近在咫尺,我卻也不去書店翻閱
單純的生活脫離了世界的脈搏,將入二十四歲的青春,卻缺乏十八歲時的早熟
我雖然再沈思,我雖然再思索,但遭遇的刺激仍然不夠;我始終認為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多方嘗試,就算摔的東倒西歪頭破血流都是應該;如果過於謹慎保守就像幽谷中那朵思索自己到底要開出什麼顏色的小花,成為一朵灰萎的花苞
【注,出自:鹿橋 人子—幽谷 】
- Nov 22 Tue 2005 23:57
我發現
這是有點久之前就注意到的事,只是兩件事物還沒有被我有意識地串連,到是已經先行使用這個概念
當然可能已經有不少前人發表過這個觀念,我只是狗尾續貂
西方語文跟中文系統除了一個是拼音文字,一個是表意的抽象系統外,在文法上
中文沒有時態的觀念
中文不需要在動詞上做區分,單用副詞就可以把時間點說明
所以就算在閱讀文章,沒去注意這個動詞到底是 虛擬現在式 還是 過去式讓我對文意不會造成理解困難,因為我的想法中本身不存在時態這件事(所以再改寫句子就常常錯時態啦~)
- Nov 22 Tue 2005 23:56
中國大陸 希望之光
中國大陸真是未來的所在之地
儘管現在的樣子就像逛大街的暴發戶,渾身閃亮亮的外表下擋不住非為名門的內在,可是再過各二十年,他們也會開始學習真正的「品味」
忽然讓人有毛骨悚然的發毛感
儘管是同文同種,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的距離就像沒有擺船的長江口,又像是跨過淮水後,雨就下的不一樣多
十個小時從台灣頭到台灣尾,台灣人想著自己很屌,聽新聞提到躲颱風進港避風的大陸漁工;我們說自己有開放和包容,可是是不是在商業上也得向人低頭?
無極 轟轟烈烈地上映了
- Nov 22 Tue 2005 00:18
搞政治
藝術與政治無關,體育與政治無關,文化與政治無關
其實這些口號通通都是廢話
什麼事情通通都與政治有關,要不然也不用特別喊:我跟OO無關
行銷與藝術有關,體育與行銷有關,文化與行銷有關
商業、行銷,要講的就是手段,而手段本身就是政治而不是治理眾人之事
所以要拍電影、要搞電影,應該要去搞政治
這是我最新的心得
- Nov 20 Sun 2005 19:50
守門
Torwart, der = Goalkeeper 這大概是我唯一記得住的賽場實用德文單字
有天放學經過公園小球場,看到一群阿拉伯或者土耳其青年正在踢五人制足球,我對五人制足球沒有太多的好感與興趣,場地縮水成一個籃球場,人員更活生生砍了一半,得分數字更是更像人民幣對歐元匯率
足球的「精華」就是你等了一百分鐘可能一分都見不到,所以在射門的那一剎那你才能從地板跳到天花板上,大筆分的數字始終為美國人偏愛,這可能可以解釋為什麼老美對足球運動總是興趣缺缺;五人制足球賽不斷的進球得分,除了會讓我懷疑:這在踢什麼球之外,更多的是對守門員那一份不忍的心情
「我有面對球的恐懼,當球朝你迎面砸來,配合對方激烈的肢體動作,要保護的是球門還是自己?」
當守門員要克服的第一件是就是恐懼
所以守門員很了不起,他們站在後防線,有時看起來無所事事,左邊走走右邊晃晃,所以普通踢球的人立志要當守門員的人可能少之又少;守門員不參與攻擊,不跟別人在中場進行激烈的拼搶,他們可以在禁區中自由使用雙手,當對手被自己隊伍壓著打時,可能整場比賽碰不到十分鐘的球
當守門員有什麼意思?基本上好像是無聊的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