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走在路上,因為看著他身穿台灣中華棒球代表隊的制服,而罕見自動上次跟他搭訕的一位德國人,今年十一月就會到師大語文中心上課
他計畫在台灣念五年學士,接著去韓國念兩年碩士
問他為什麼去韓國,他說 因為他會韓文,韓國的歷史與台灣相似加上又是台灣的鄰居,將來他希望移民台灣
這是一個多麼霹靂勁爆的德國人啊
不僅會說英德語言,又會中韓日文,在中國住過兩年雖不痛恨中國,但不喜歡中國,同時也認為歐洲人太高估中國
另外~他是非常活躍的政治份子~支持台灣獨立,據他自稱,每天都會寫文章或信件發表關於台灣問題或是台灣歷史的文字
去過台灣九次,對台灣當前的政治情形,似乎比我還要瞭解
有一種快要驚訝到說不出話的感受
有一位這麼關心與熱愛台灣的德國人真是罕見,不過這也或許與他身上的亞洲血統有關,他爸是英國立陶宛混血,他媽媽是馬來西亞的客家人
我問他:你想移民到台灣,你家不會怎樣嗎?
他:不會,反正他們自己也是移民啊!不過他們不喜歡亞洲
(所以這樣不是才諷刺,好不容易移到了歐洲,結果兒子卻要跑回亞洲)
講到政治問題,他就向一般德國人批哩啪啦並旁徵博引地跟你論述他的觀點
雖然我還沒有搞清楚他的這種熱情是怎麼來的,只是在政治依然在台灣這麼敏感的情況下,跟德國人談論政治總是會有錯置的感受
馬同學認同我的觀點,西方人對於台灣怎樣的確漠不關心,所以因此才更要讓台灣問題國際化,讓大家正視這個問題的嚴重與重要性
另外他覺得,東歐反而對台灣有比較深入的認識,同時在前東德領域發表的講座,人們也比較關心權力、正義與自由的問題
而在西德(譬如說漢堡)那邊的人關注的只有 經濟貿易與亞洲的色情氾濫
(珮曰:資本主義就是資本主義社會啊~)
快一個月前我在 一 € 舊書店中意外發現一本八零年出版,一位有名的德國童書作家與他太太的亞洲之旅文集,他太太曉芳(譯音)是個〝中國人〞,家裡因為戰亂而遷居台灣的〝外省人〞
曉芳二十歲不到就到西班牙唸書,後來接近二十年的時間沒有回過家,在七零年代末期的返鄉,是他們第一次到台灣以及其他亞洲地區的旅遊
這本書裡記述了 泰國 香港 新加坡與台灣等地,台灣佔了四十多頁的篇幅
他們在亞洲的所見所聞,都被德國作家以細膩的筆調和縝密的觀察誠實地記錄下來,這是一本至今讓我閱讀時最投入的德文書籍
他非常精確地描繪出八零年代初期亞洲的風貌與台灣社會,雖然台灣距離當年的時空已經快要三十多年,但很多現象到今日也是一直持續存在的
他們夫妻兩人一致認為亞洲在西化的過程當中,完全沒有所謂的過渡時期,而是對整個東方文化從事從根本上無法逆轉的毀壞,並且亞洲也不了解他們自己的文化了
看到這點時,我真有心有戚戚焉的相同感觸
八零年代,台灣正蓬勃發展,高度工業化,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所有人都朝氣滿滿充滿希望,同時對於西方文明,特別是美國有著高度嚮往,西方的就是新的進步的,什麼事情都要西方化,或者說美國化
作者還舉了野柳的女王頭作為例子,女王頭的英文譯名是埃及豔后的姓名,他本人覺得非常莫名其妙,為什麼要用一個這麼莫名其妙的名稱
台灣人真的又瞭解 克麗佩托拉 是什麼意思嗎?又真的知道她長什麼樣子嗎?只是因為一塊石頭長的像女人就硬要扯一個外國人的名字冠上去,為什麼不是取一個中國女人的名字呢?
(珮曰:不過我覺得女王頭長的不像中國人是真的)
書裡面也同時描繪了當年泰國色情氾濫,與德國人到處在泰國買春的社會問題
在書尾他們感慨 西方世界的沈淪與虛無迂腐,對亞洲也許是因為他們的旅遊時間太短,讓他們雖然對亞洲有新奇的發現,但也有亞洲不再是東方的感受
我也嘆了一口氣
是啊~所謂的東方文明與文化都是活在記憶中與想像
就像我從國中起也意識到,自己對於中國還有所謂的中國文化也是一種想像
像是表演工作坊的「董仲叔叔」段子
儒家、孔子 都是我們自己建構出來的世界,他跟事實沒有關係
要準備博士答辯的芙羅拉也說,他不太敢相信許多德國人寫的關於中國文化的觀察,總是很不踏實,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又是胡謅;許多研究東方哲學必讀的大師經典,其實當中也有很多謬誤,或許有某部分非常精闢具有參考價值,但不能讓人照單全收的
中國一直是個迷霧,到現在仍是
我在他家看過一本大陸出版的莊子 逍遙遊集注,第一篇講 北暝有魚 幻為大鵬的故事;內容先是白話翻譯,接著作者補注,最後附上原文
我只能說這位作者的觀點實在太出乎台灣人所料,因為我想我們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辦法發展出像這位作者這麼創意的觀點
燕雀與鴻鵠的大小之別,竟然可以用饅頭與小籠包來做比喻,饅頭體積大,手抓好拿又吃的飽,當然大的比小的好的論述
由於原文中還提到出遠門與只是在家附近的差別,從莊子文中得出:出遠門要帶乾糧的之一結論
其他至於潛藏的社會主義思想論就不提了
偽基百科的「共慘主義」與「東瀛女優國」條目已經讓我有夠歡樂,這本書再繼續讀下去真是不得了的歡樂啊
- Nov 07 Tue 2006 18:04
神奇的東方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