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了圍棋課程,學的沒有很多,一小時下棋,兩小時打桌球
就連一點皮毛也沒沾上吧!讓子至少都是四到兩子
從棋盤可以看出人格,也看到自己思考的侷限性
我還完全看不出來棋子與棋路,當然也不可能像棋靈王的主角還可以背譜,也沒有辦法看出棋盤發光的點
一切都渾渾噩噩,總是要在落下四五子之後,才發現自己先前下的那顆棋多麼沒用、多餘,有時用「感覺」猜想別人會進攻的點但卻沒去防堵
黑與白
將世界圍堵起來
青年A說:「你的棋子進攻很強喔~」
我心說:「真的嗎?我看不出來耶,我還想我防禦比較重咧~」
有將近兩年之久沒有再打桌球
球技已經變的很生疏,然而這裡高手如雲,自己也只有虛心求教的份兒
承蒙一些前輩賞光,總是很大方地給予指導,並施予「特別訓練」
雖然我算害羞的亞洲人,話也不多,但能夠得到少數人的照顧,對我而言已經感到天大的幸福
圍棋練腦,桌球練體,允文允武,才是最終的王道啊~
我又跟古人靠近了一步
之前抽空看了「幾本」中文書(網路書城下載的)
分是:太平公主、吳啟泰 日落紫禁城、以及目前在看的 高陽 慈禧全傳
太平公主的作者哪位我不清楚,但這是被改編為電視劇『大明宮詞』的原著小說
他篇幅最短,但論其作者功力,是三本中技法最下等的
人物描寫流於表面,並且缺乏「實證」或是「想像中的實證」來交代人物,多用歷史評語一筆帶過,但今天你寫的是歷史小說,就算是依歷史評價去描述這個人,妳也得要給讀者說服性的理由,太平公主我讀完一遍,還是不知道太平公主有多傳奇
(同時發現自己竟然一點也不認識上官婉兒,我知道上官婉兒有拍電視劇也有小說,原來她是跟太平公主同朝的人啊)
我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作者真的很糟
(可是竟然被當作改拍電視劇的依據?)
日落紫禁城的時代落在大清帝國最後十餘年,由一個宮女的經歷,帶出慈禧、光緒、珍妃以及等等的清末王朝側寫
她是一本娛樂性大於歷史性的小說,而且吳啟泰我真懷疑他應該有受過戲劇訓練,她的小說富於張力,每個章節都有明顯的起承轉合、衝突與高潮,每一章都有事情發生,套句話就是:峰迴路轉
轉來轉去,轉到讀者幾乎喘不過氣,小說的懸念一直維持在,宮女跟她的戀人榮祿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在一起
作者的奇想將大清國的動亂作為書中的陪襯,所以對於歷史性啟發的作用並不大,只是很好的通俗娛樂小說
高陽的慈禧全傳,我目前才看到三分之一
但無疑,高陽對於歷史考證的功夫甚於前兩者也更嚴謹,我一邊讀一邊怨嘆:當年高中歷史老師應該給我們寒假作業讀一讀高陽的這本小說,保證我們在學近代史時不會那麼痛苦
什麼湘軍淮軍、太平天國、回亂、捻亂、中法戰爭、中日戰爭、天津教案、義和團、同文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總之你在課本上讀的到的東西,這本書通通都有,還鉅細靡遺地勾勒出各派人事的角力與關係
所有當年考試很痛苦的東西,高陽全部一口氣將前因後果寫給妳看,讓人打從心底對高陽佩服,甚至,我覺得他寫的比二月河還好
不過有各缺點:這本書的企圖心態太大,試圖囊括整個中國近代史,然而她的提名叫做「慈禧全傳」,照道理應該會對於慈禧本人有更深入的剖析或想法,但焦點常常脫焦到慈禧以外的人身上去,以至於我常在想:這好像跟慈禧一點關係都沒有吧
(看看才知劉銘傳原來一點也不英勇,李鴻章更是個只顧自己派系人馬之輩,而曾國藩果然像是個會把日記當做是〝給別人看的日記〞在寫的人)
真恨剛年的歷史老師都不鼓勵、推薦大家看課外讀物,如果給我教近代史,我一定要學生念這本書
高陽的作品我還看過緹縈以及一本曹雪芹,我不是很喜歡緹縈,當時只同意高陽的文字很好;再看曹雪芹時,覺得曹雪芹寫的比提縈有意思,可惜我只有下本
至於為什麼覺得曹雪芹寫的比提縈好的理由已經忘了
但現在一看慈禧,忽然認為,高陽應該對清代史比較熟悉,所以才能刻畫的絲絲入扣(而且他還有紅頂商人胡雪岩,幾乎都是同個時代的故事)
或許這也道出,別朝歷史小說難寫的地方,由於年代久遠、參考資料甚少,作家很難去揣摩那個時代的人文風情,多半只能史書說什麼,就照描什麼,顯有鮮明特立的觀點
(其實就算清代,我看寫皇太極、順治的,都沒有寫的比後來的皇帝好)
然而我覺得我已經看膩了清朝史
一堆奴才、阿瑪、福晉、格格、上三旗下五旗(八旗)、包衣、蒙滿漢人
我可不可以看一點「正常的」漢人宮廷、生活到底怎麼過日子,不知道這是不是種族主義還是民族主義作祟啊
在德文進步,中文退步的情況下
我覺得有空念中文書的話,應該要多念幾本有點文言文的東西
還是多看看一些歷史小說的好,順便增加一點歷史概念
做人不能數典忘祖,沒事還能跟德國人亂扯上幾句中國歷史,到不也挺好?
- Nov 13 Sun 2005 01:04
Recently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