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賦稅制度與貧富均衡問題的時候
(請不要問我為什麼沒事會想這些,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突然想到)
我發現共產主義真的是最直接、最單純、也很天真的直覺反應
要達到均富,就應該讓財產平均分配,杜絕大富,對於失業的就應該補助,或是建立一個社群;然而為了不能讓社群有遭到歧視的情況發生,所以要有另外一套社會階級制度
這跟共產黨有什麼兩樣
原來馬克斯主義就是這樣來的
一種理論上的作法
然而對於人性與社會性因素則全然缺乏認識與考慮
想到中國大陸玩的那套把戲:我出身好,爸媽是貧農,三代耕田維生....
失業率到底是怎來的?
人太多了嗎?
一種人人都能夠安居樂業的烏托邦,一定有其人數上的限制,在達到生產力與人力的均衡點時就是最理想的情況,故人口不能無限制擴張,要維持在一定的比例內才能有所謂安居樂業天堂
科幻小說中,常描寫未來的世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不會死
而是到了一定的年齡後就得死,每年則有固定數量的小孩誕生
有一則宣揚孝道的寓言,說老人到了一個歲數,孩子就要把老人揹到深山去丟棄
故事的原意,是要告誡大家不可如此,並且加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要好好敬養老人,不可以把他們當作沒有生產力的物品棄之如敝屣
其實我在唸這個故事的時候,有另外的看法
我想到的問題比較「經濟面」,捨棄老年人是一種自然形式的淘汰,為了維持社會生產力;特別是當現在的世界越來越邁向高齡化,再來重讀這則寓言,能夠解讀得資訊就不只是集中在人倫上了
冰冷生硬的科學,如何結合文化內涵呢?
寧可錯殺一百也不願意漏過萬一
意外是無獨有偶還是必然會發生的意外?
如果愛因斯坦死於納粹,會否有人取代愛因斯坦
或者,愛因斯坦是取代他之前來不及出世的天才?
宇宙中既然包含了所有元素
世界的好或壞
是不是也只是一種輪迴?
- Nov 08 Tue 2005 23:55
經濟學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