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進入第二個禮拜
忽然有種深刻地的體悟,為什麼「傳說中」德國的教育與研究品質都很扎實
以及傳說中德國的學者都很「嚴謹」
並且他們也不會像台灣的教育一面倒地著重在「智育」要求上
越來越有體會(現在也許已經不再那麼明顯)同樣出自於希臘文明的歐洲文化
在骨子裡依然保留作為『完人』應該是要允文允文才是王道的理想
距離我去美國已經很久了,所以也無法想像在美國唸書又會怎樣,以及在美國唸書的人究竟與歐洲有什麼不同
又或許,這是感受力問題
英國也同樣屬於歐洲,但好像不是到過英國唸書的人就一定對歐洲文化有感受
或者比較專注在與美國的差異吧
我已經說不出歐洲與美國到底有什麼差異,只保留那份很不同的感覺

實作課 非線性敘事,老師帶我們到博物館觀看一個影像展,下星期還要再去一次
這學期要走的方向他還沒有完全決定與確定,但依稀是要朝著「多螢幕敘事」、拆解與重組這個方向前進
選擇一部影片做多螢幕對話創作,不過我還沒有很精確地抓到他的概念,問別的同學,他們說沒關係,老師自己也還沒有決定
另外老師也要我們注意影像展覽與傳統展覽,參觀者的互動與設計是什麼,因為參觀影像展覽是個與普通展覽很不同的活動
以及技術的使用有什麼影響
在博物館內,我見到應該有超過十台的EKKI十六MM放映機,聽著EKKI搭搭搭搭的轉片聲
而且他們為了讓影片能夠無人職守循環播放還特地在兩個片盤中間的機殼上多裝了一個轉盤
這種設計真妙,我看EKKI也看好久,一方面懷念,一方面覺得歐洲人真幸福,這麼容易通俗就可以接受到底片
這門算是有中等期待度的課程
另外一門關於影展的實作課,同樣是由非線性敘事的教授指導,但是他完全放手讓學生去辦
這個影展持續了五六年(現在還在邀片中喔)
而且是結合倫敦與布達佩斯和柏林、波茨坦的影視學校(不過偏走數位)學生聯合進行的串連活動
讓我也不禁想到,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讓金獅獎這麼搞?讓辦影展也是一門實作課?
不過他們的規模沒有金獅獎大就是

行銷管理課上(基本上這門課是個附加選擇),老師也是要求兩個同學為一組進行實地的組織計畫
我在想,要是可以找到一個人跟我一起做「文化俱樂部」的構想就太好不過了
不過這堂課才開始同學間也不認識

實體與數位空間這門課我決定放棄,因為選到了法文課
一個星期時數是六小時(不過實際上課是四小時),上課地點在離我家最近的校區
Park Babelsberg,要起大早
如果有腳踏車騎車十幾分鐘就可以到,搭公車的話還要走快十分鐘的路去站牌,並且公車每二十分鐘才一班
上課的教室是校區最邊緣處,跟Babelsberg城堡接壤,同時臨著大湖
在秋光之中非常美麗浪漫與感傷,透過教室窗戶看向小草坪、黃葉小樹跟城堡一隅,就像那個是花園一樣
這個校區的校舍很醜,完全是前東德時代的水泥式建築,跟台灣八零年代一些房屋很像,讓人有幾分熟悉的感覺
上課果然也是「傳說中」老師批哩啪啦就用法文說話,慘的是班上同學大部分都有些底子或是從前在學校修過
儘管這是個給「基礎」的開始者學的班級,有些人都可以講基本的句子與文法
我就要發揮已經發揮很久的猜的功力,猜什麼到底是什麼
同時也覺得以前自己真的很可惜,在台灣除了英文沒有多學一點外文像是日文什麼
總是會被念:阿~妳英文又沒有學好,怎麼再去學別的語言
我覺得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我認為只要一個語言有學到一個底子(譬如說一兩年)對她有了概念
再去多接觸別的外文又何妨,一個語言並不是要學到「好」才開始進接階到下一個語言
各種語言的概念彼此會互相影響與輔助(所以也應該不要兩個完全陌生的外文同時一起學才是)
我以前也有學過一滴滴的法文,但那時根本是聾子聽雷,可能因為長時間活在英文下,
對於什麼動詞變化,詞性,反身代名詞這些東西都覺得異常詭異,不知所以然
德文在文法上的變化相對複雜,這反而讓我再次接觸法文後,覺得變化或詞性規則變少了的輕鬆
果然事情還是要先從難一點的著手,後面才會輕鬆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nceimp 的頭像
lanceimp

奇斯塔˙奇斯

lancei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