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處在一種非常懶散的狀態
學校這一個星期會舉行第一次的入學說明會
從五天的德國小旅行回來之後,開始一邊估計自己的金錢,盤算著怎麼樣才能把想法與理論化為實際行動
第一次去GRIEBNITZSEE的校區,系館內大理石莊嚴的裝潢讓我受到不小震撼
德國的大學生是多麼幸福,可以在這種滿是文化遺跡的古蹟中上課,在這裡受到薰陶,無怪乎能孕育比我們還要身後的人文素養
固然不是每個人都有天分接收到這種「能量」,入寶山而空手回的人數不見的少過台灣人民總數,但為什麼他們的氣質會這麼扎實,不需特意挖掘證據俯拾皆是
最近想起來小鳳老師曾經說過:台灣現在擁有的資源不見的比國外差,唸書不一定要出國念
其實我想這牽涉到,大家出國唸書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又如果出國唸書都只是跟自己相鄰的同胞在一起,又能夠接收到什麼
連續兩位台灣朋友來拜訪我後,我覺得自己受夠了,短時間內不想再和華人搞在一起;不要老是說著中文充當外語口譯員,不要老是接收來自「過去世界」的思維模式和台灣的生活氣息
每個人的身上都帶著自己的氣,從哪裡來就沾染那個地方的味兒,逃不開無形的灌輸與束縛,台灣有很多我想要丟掉的東西
由於解碼問題我只能從電視機上看著黑白畫面的「最好的時光」
開頭第一個撞球長鏡頭,讓我深深覺得侯孝賢真的變成有藝術性然後又會說故事的大師,侯導真的能夠悠遊自在地掌握電影的精髓與語言,就像李安說,過了五十歲才真的知道拍電影是怎麼一回事
歐陽靖我不知道她是誰,也沒有發揮追根就底的精神去問估狗大神
新世代呈現的墮落與頹廢或許是一種普遍的寫照,還是也部分反射五年級以上大人對於年輕人的看法?
我知道有不少人士這樣過日子,煙不離手,對世界絕望憤怒又滿不在乎,在煙霧瀰漫音樂漫天的BAR裡,在黑黑小小的空間中尋找替代的自我
大城市的失落與空虛我沒有深刻地體會過
或許我本身就很習慣這樣的失落與虛無
也可能因為世界的虛無,所以讓我也常常動力不足
不知道自己一人之力能改變什麼,不知道自己一人之力又能撼動什麼,畢竟奇蹟不是常常發生,而且奇蹟要發生也需要發生奇蹟的條件
儘管我想宗教人士者一定能舉出很多似乎非常有啟發性並且能夠鼓舞人心的案例,但我們日常一而再而接觸到的 現實,總是跟理想有抵觸
就像讀實業家應昌其的介紹,我覺得自己體會最深的事情只有:人只要有錢就可以實現他的願景
如果今天我們並不是很富有,自己的理念也不是最劃時代與爆炸性的天才創見,要能夠讓自己那 有點小聰明,但不是最完美的東西成為一方霸主 通常要靠自己有經濟實力
應昌其先生絕對不是這種例子中唯一一人
每件事情都有兩種可能性
包括「不可能」也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不可能是因為約定俗成,被經驗所限制下的不可能
我們用過去的條例與經驗去判斷現在或者未來一件事情有沒有可能,這種不可能中則並不是絕對的不可行,只是常人看不到隱藏在最角落被掩蓋的可能性
當這種不可能成為可能後,我們稱讚他為奇蹟或是不可能的任務
另外一種不可能也是同樣來自經驗法則與定律下的不可能,這種不可能是不論如何都無法被破除的不可能
這種不可能要實現也會被稱為奇蹟或者不可能的任務
我們需要知識跟智慧去區別這兩種不可能,我們要撤除劃地自限的不可能去區別這兩種不可能
學校這一個星期會舉行第一次的入學說明會
從五天的德國小旅行回來之後,開始一邊估計自己的金錢,盤算著怎麼樣才能把想法與理論化為實際行動
第一次去GRIEBNITZSEE的校區,系館內大理石莊嚴的裝潢讓我受到不小震撼
德國的大學生是多麼幸福,可以在這種滿是文化遺跡的古蹟中上課,在這裡受到薰陶,無怪乎能孕育比我們還要身後的人文素養
固然不是每個人都有天分接收到這種「能量」,入寶山而空手回的人數不見的少過台灣人民總數,但為什麼他們的氣質會這麼扎實,不需特意挖掘證據俯拾皆是
最近想起來小鳳老師曾經說過:台灣現在擁有的資源不見的比國外差,唸書不一定要出國念
其實我想這牽涉到,大家出國唸書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又如果出國唸書都只是跟自己相鄰的同胞在一起,又能夠接收到什麼
連續兩位台灣朋友來拜訪我後,我覺得自己受夠了,短時間內不想再和華人搞在一起;不要老是說著中文充當外語口譯員,不要老是接收來自「過去世界」的思維模式和台灣的生活氣息
每個人的身上都帶著自己的氣,從哪裡來就沾染那個地方的味兒,逃不開無形的灌輸與束縛,台灣有很多我想要丟掉的東西
由於解碼問題我只能從電視機上看著黑白畫面的「最好的時光」
開頭第一個撞球長鏡頭,讓我深深覺得侯孝賢真的變成有藝術性然後又會說故事的大師,侯導真的能夠悠遊自在地掌握電影的精髓與語言,就像李安說,過了五十歲才真的知道拍電影是怎麼一回事
歐陽靖我不知道她是誰,也沒有發揮追根就底的精神去問估狗大神
新世代呈現的墮落與頹廢或許是一種普遍的寫照,還是也部分反射五年級以上大人對於年輕人的看法?
我知道有不少人士這樣過日子,煙不離手,對世界絕望憤怒又滿不在乎,在煙霧瀰漫音樂漫天的BAR裡,在黑黑小小的空間中尋找替代的自我
大城市的失落與空虛我沒有深刻地體會過
或許我本身就很習慣這樣的失落與虛無
也可能因為世界的虛無,所以讓我也常常動力不足
不知道自己一人之力能改變什麼,不知道自己一人之力又能撼動什麼,畢竟奇蹟不是常常發生,而且奇蹟要發生也需要發生奇蹟的條件
儘管我想宗教人士者一定能舉出很多似乎非常有啟發性並且能夠鼓舞人心的案例,但我們日常一而再而接觸到的 現實,總是跟理想有抵觸
就像讀實業家應昌其的介紹,我覺得自己體會最深的事情只有:人只要有錢就可以實現他的願景
如果今天我們並不是很富有,自己的理念也不是最劃時代與爆炸性的天才創見,要能夠讓自己那 有點小聰明,但不是最完美的東西成為一方霸主 通常要靠自己有經濟實力
應昌其先生絕對不是這種例子中唯一一人
每件事情都有兩種可能性
包括「不可能」也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不可能是因為約定俗成,被經驗所限制下的不可能
我們用過去的條例與經驗去判斷現在或者未來一件事情有沒有可能,這種不可能中則並不是絕對的不可行,只是常人看不到隱藏在最角落被掩蓋的可能性
當這種不可能成為可能後,我們稱讚他為奇蹟或是不可能的任務
另外一種不可能也是同樣來自經驗法則與定律下的不可能,這種不可能是不論如何都無法被破除的不可能
這種不可能要實現也會被稱為奇蹟或者不可能的任務
我們需要知識跟智慧去區別這兩種不可能,我們要撤除劃地自限的不可能去區別這兩種不可能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