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知道為什麼我對倪敏然之死的新聞有高度的關注
我對他最有印象的交集是在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他演雞毛黨的立委以他特有沙啞的口音說出最讓人期待的串口段子,我很不滿意他說的串口,還在意見表上大力著名
一個基隆來戲劇系的室友,同樣也不太喜歡她的表演
倪敏然的大風大浪起起落落我不明白,對七先生也沒有印象,關於他對演藝圈的貢獻、他的才華全然陌生
大宅,門都沒有儘管有想去看過,但最終以很因素而未能成行
他與夏禕是不是有緋聞,也只記得之前有看過一段他的訪問節目,他沒有正面承認他與夏禕有曖昧,但承認自己很欣賞她;他並且澄清,夏禕留宿他家的是因兩個人常因為徹夜討論工作
其實我是接受這個理由的,而且因為工作上而鬧的緋聞有時真是說也說不清,我有切身之感~
但一如以往,藝人或是名人他要愛誰跟誰在一起,我基本上一點也不關心(除了怒過湯某人與西班牙潘纏在一起,再他們終於命中我的詛咒分了後,湯某人跟誰在一起我其實也無所謂...)後來事情漸漸抖出成成倪敏然幾乎有一半以上的原因是因為感情因素上吊,夏禕變成千夫所指
可是我看除了白冰冰之外,沒有人強烈指責倪敏然感情上的出軌
死者為大吧?
感情的事的確沒有人說的清
若倪敏然的外遇屬實,他與夏禕還有李麗華的三角關係
這過程中的掙扎,但讓我嗅到不少似曾相識的味道
放不下這個,又想要那個
余天幫他說的好聽『多情』,大家幫他粉飾的好聽『他還是以家庭為大』
夏禕若說過「你去死」並不讓人意外或覺得過份
只是倪敏然真的去死了,但是還沒有人因為我叫他去死而真的去死的
不過當我對人說「去死啦!」這三個字的時候,那表示我真的希望你去死而不會僅是一時氣話

沒有犯罪的人並不見的就是好人,而好人~也不見的真的是「好人」
再聽到外遇的時候已經沒有感覺了,就像聽到又有人自殺,也已經沒有感覺了
『就讓妳深深藏在我心中,一輩子再也不對別人說』
不知道這是誰唱的歌,但這句詞突然盤桓在我腦袋中
很多人都經歷過感情上的背叛,我常常在想:那些曾背叛人的人,才是那「一輩子不對別人說」的人;而有被背叛經驗的人,到可能因為這個社會對於苦情有比較多的同情,所以說出來好像也不是一件太丟人的事
我常常在想:這些背叛別人在先的人,最後發現自己義無反顧背判後得到的還是一場空會有什麼想法與感受?
某女跟我講:我不想要自己後悔從來沒有去爭取過
相信大家都認為這句話很有道理也很有勇氣,我也支持這種勇氣;但她的這種勇氣會傷害到我,我還是繼續支持那就是我蠢了吧!?
就像一群魔鬼教徒決定把我分屍獻祭,我卻還在念經:「阿上帝~請妳寬恕這群迷途的羔羊」;像在黑暗中漫舞的碧玉,始終不說出是警察偷錢在先只因她答應過;像是十七歲的單車,沈沒寡言的男主角始終不敢說出自己的車被偷
不過耶穌不也依舊對欲將他致死的人請求寬恕嗎?

就算死不會解決問題,但是一種『負責』,例如武士道精神的切腹
雖然很多人批評武士道思想(請排除他是軍國主義源頭)說他們的行為只是小忠小義,只為了個人的領主而效忠的狹小度量;但我個人還是認為武士道的究極精神是負責任的態度,只不過在現今的主流價值中,這種精神要不得
我不認為倪敏然上吊是因為他要負責什麼事
反而乃因面對死結產生的灰心與絕望←這種心態而求死的就沒有什麼好同情也沒有正氣
不過他有憂鬱症~所以他選擇自殺,批評他懦弱沒有勇氣就是很可笑的指責
你又知道憂鬱症是什麼嗎?憂鬱症的人本來就是會放棄希望的,妳越指責這點他就越死給妳看
因此我對他的死,抱持理解跟〝同意〞的立場,只仍對於人說他「多情」抱持不以為然的觀感
當然緋聞或外遇這些都是還沒有完全證實的子虛烏有,根據:嫌犯是不能當作有罪的人來看待的道理,我上面講的都是不科學不公正的話語   

不過倪小弟弟:你要打人,應該要去打那位阿姨而不是打那位阿姨的小朋友,你搞錯對象了;就算父債子償,可她媽媽還沒有死,你要報仇也不能禍及下一代,這有違道義;如果你因為自己年紀小打不到那位阿姨便憤而轉打她女兒,就是欺負弱小的表現
孩子是無辜的,你無辜,阿姨的小朋友也是無辜的
你只去怨女人,卻不看看你爸爸自己的多情,一個巴掌拍不響,死了父親固然讓人難過,但這也無法掩飾出軌的過錯
可是我看除了李麗華苦在心外...中國人對死者的態度就是他做錯什麼都既往不咎,理由是:人死都死了
一個人只是因為他活著或是他死了就能享有不同的特權與待遇
那你說,怎麼夠才能讓人不去自殺嘛!
因為死亡真的是很好用的逃避方式
無怪乎就是有人沒事隨便一了百了,完全玷污追求死亡的資格
不配生也不配活著的人,或許我能給予他們的嘉許只有:不錯啊,你比那些想又不敢做的人勇敢多了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nceimp 的頭像
lanceimp

奇斯塔˙奇斯

lancei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