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連結
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last&s_code=0237&s_cat=人文抒情#c499409

尤老師,您好

我是您的廣大讀者之一,奇斯
(這時候照禮貌是要報姓名的,但名字也不過是個符號,我的存在對您也不重要那名字是用來幹嘛的?禮數有時真讓人傷腦筋)
(對不起,老師 這個稱謂有點怪異,不過卻不想用更通俗與客套的 先生。禮數真是一大麻煩)
對於您電子報「倫理學的一課」,拜讀後想跟您討論交換一些觀點

這一段話:
其實無論人類怎麼努力,所有的藝術品早晚也都會消失在宇宙的洪流中,不可能真正永遠存在的。辯者或稱:相對於人生短短的數十寒暑,藝術品如能存在千百年以上就可以稱得上是"永恒"了。然而詩人已經說了:「老婆婆和油畫還有季節幾乎就是一體」(woman
and painting and season are almost one);亦即「人命和藝術品還有自然幾乎就是一體」,那麼三者應該是同樣重要了。

如果依照三者等同重要的觀點來看
那麼救人、救藝術、救季節(環保)的選擇就應該是個人的選擇與價值觀的判斷
選擇犧牲誰,以及誰該去犧牲這都是每個人自己經過判斷要後付出的代價與決定
沒有誰比誰崇高或偉大才是

然而,此句結論
我只有一句話要對那些堅持「藝術比人命重要」的人說:請你們犧牲自己的生命就好。

是一種普遍對於選擇不救人命者的公式化批評,甚至是內心自以為崇高的象徵(並不是說尤老師您)


所有的藝術品早晚也都會消失在宇宙的洪流中,不可能真正永遠存在的
的觀點

其實這又何嘗不代表
藝術品只是生命比人類長的一種「生命型態」
(有人說,這是把物品擬人化的表現,但這也何嘗不是把人擬物化的表現呢?
不過問題就是出在,人類自己為是的、自己為崇高、其他生物遠不能企及的傲慢自大
擬人化,是抬舉妳
人被擬物化就是一種貶低)
藝術品也有他的生命期限,只是不是一些活著的人可以親眼見到他們入土為安

當然我自己不太清楚「倫理學」真正的定義跟含意
但我個人只認為,這種人命跟OO誰比較重要的問題,在辯論的過程當中時常參雜很多人類、人性至上的觀點說詞甚至陳腔濫調
難道這就是『倫理學』的體現?在維護主觀的人性價值?
這基本上就不是一個公正客觀的天平
人命為什麼不能等同一條狗命?這是我常問的一個問題
因為人能夠做出的貢獻比狗多、因為人可以創造的事物比狗多、因為人比狗聰明、因為人.......??
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好比一個老問題
妻子與母親同時落水但只能救一人的困境
是該選擇救誰?
照中國傳統觀點,不救母親的就是不盡孝道,妻子可以再娶、將來妳也可以跟他離婚,母親死了卻再也沒有娘親
但妻子不是人嗎?

這完全是價值觀的問題

尤老師您的價值觀是人命比藝術重要,這沒有問題,也是您的判斷與選擇
只是個人覺得您後面的那句結語有些不妥,那似乎要透過對襯的方式來凸顯自己的選擇與判斷
比較是帶來問題的開始
當然也有可能只是我這個讀者多想了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在這個年代,只透過文字去瞭解一個人是非常危險的

請原諒我語氣率直了點,攻擊或抨擊非我本意

奇斯 敬上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nceimp 的頭像
lanceimp

奇斯塔˙奇斯

lancei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