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班上來了新同學,馬拉威人在英國住了十二年學機械,到德國短期進修德文之後再回英國完成論文,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地觀察黑人,覺得他講話跟跟…與成龍和演尖峰時刻的那位黑人明星好像。
提到成龍我就不能不再提一下,上回我說過環遊世界八十天獲得了三顆星的評價,提名奧斯卡摘下最佳男主角獎的心靈歌手RAY竟然也只有三顆星,這不表示他們是同等級的的意思嗎?這兩部片竟然會同等級?還比2046高一級?!
我真是不能相信~
3.05夏綠蒂小鬼的週末生日宴會Paritschkow家決定帶參加Party的小鬼們再去看一次環遊世界八十天,德國人到底是怎麼看電影的?
花樣年華這個星期也開始在德國上映,評價四顆星(這還差不多)與Avitor同等級,我還是不懂一切到底怎麼回事
截至目前為止我還沒有上過電影院,德國的電影院週一到週五是從傍晚才開始放電影,早上或下午沒的看,不同的戲院有不同的Kinotage門票有特價,普通德國電影票價在7€與6€(全票與優待票),Kinotage則為5€到4€,然而不是每部你想看的電影每天都有放,像是花樣年華與2046一個星期只放一次(而且都在沒有特價的週末)
也不像台灣固定一廳放一部電影,他們一廳可能放好多部,所以之前都要打聽好哪部電影只有幾點有放,這樣的感覺有點不方便…德國人應該都還蠻支持自己本土的電影,每週我都可以看到不少德意志出品的電影,也有少數法國、瑞典、瑞士、西班牙或義大利電影,不似台灣完全好萊塢的天下
事實上,商業上我不清楚,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我對於美國的全球化侵略行為感受並不深刻,德國還是保持著歐洲人的步調,麥當勞也不猖狂讓我覺得他們好低調,當然這可能還是跟我沒有網路、沒有電視身在德東的封閉環境有關係
我一直覺得沒有電視或網路對我是一項極為不利的條件,兩者至少要有其一對我不論是在學習或者資訊上都很幫助,現在的我連看電視都是一種學習、網路則兼有電視與廣播的功能還有字典

馬拉威人說德國到英國倫敦的機票單程票只要5€,我跟土耳其人都不敢相信頻頻再三確認,不過不知道是哪家航空公司(該不會也是捷星吧)不過這是要比較早預定的價錢,越近出發的日期票價會越貴,因此妳必須很早事先就計畫了妳的行程,可是5€也太誇張了,日期比較近的來回票也只要20€
我笑說,天啊!這比我搭火車從柏林到德勒斯敦還要便宜,馬拉威人說:對啊!也比我從法蘭克福搭火車到德勒斯敦便宜
可是去英國好像要額外申請簽證吧!還是英國也是用申根?
吼~那我也要定明年去英國度假…去看英超!這是我的夢
先撇開度假美夢的事
預定機票這個問題到讓我深深體會到「計畫」的重要性
我常聽說德國人很務實,什麼事情都要有計畫都按部就班,甚至連度假也都是一年前就規劃好行程;在台灣我也想這麼做,但是卻會被人說白癡
然而當身在德國後,我總是為下一年或者下下一年做計畫的習慣變成再正常不過的事,而且可能還沒有人家德國人來的專業
對有的人來說我好像是一個很自由隨性的傢伙,沒有明確的地點或目標,說想做就做了;可是那是因為我已經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了,剩下的時間當然就能隨心所欲自我安排
起碼在計畫這點上讓我不禁懷疑自己上輩子是不是德國人Paritschkow家也常說我搞不好上輩子是德國人(這是為什麼當學到德文會有特別親切的原因?!)
計畫計畫計畫,計畫改不上變化,但做事情要有計畫
有了計畫再去做變化,其實大家都沒有發現我是個很有計畫的人
大家都只覺得我常變來變去,搞不懂我在賣啥藥、搞啥名堂
這後面的陰謀便是因為我有了計畫才能作變化
究竟是沒有人識破還是大家都不以為然
不過有時我常突然發覺,有些事情不管時間經歷了多久,不管多久以後我才達到了自己當初設想的目標,我一點一點地慢慢完成自己的夢想自己的誓言
儘管有一些可能是毫不起眼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這些通通都讓我更加確信,只要有堅強的意念與心智(或者妳要說是怨念)持續並且不斷努力不管遭遇多少挫折,總有一天妳會忽然發覺自己離自己的目標這麼近了,就在很多不知不覺間,就在時間的累積間

高瞻遠矚與好高騖遠是人常會疑惑的關鍵
當妳沒有成功時人家說妳是好高騖遠,等妳成功時別人的馬後砲變成了說妳是個高瞻遠矚的人
這很可笑,卻是不得不經歷的過程
所以,不要讓他人來決定你
最近對著鏡子刷牙時我常想到從前老師和我們說,一個人如果在前一天就會準備好隔天上學需要的東西,那他就成功了一半(這個成功應該是指獲得良好的學業成績吧!)
那我想實地做一個統計,成功到最後的人,從前會在前晚把隔天上學的書包整理好的比例究竟有多少
一個現象並不能夠代表一件事實
這是一個雙向不等式
有此條件是成功的因素之一,但有此條件不一定會成功
可是我們往往把現象與事實當作並行的雙等式,這種教育是有問題的
柏拉圖說:「哲學不是每個人都能瞭解的」引伸這句話的意思到現實生活中,就是有很多道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瞭解的,所以我們需要另一套規範
最直接的方就是讓大家都以為現象與事實是同一件事
這便好比哲學與宗教的關係,兩者都在追求真理,但哲學的對象是少數人,宗教卻是大多數人。
宗教活動的範圍不是狹窄的課堂而是整個世界與整個人類,所以它必須適應大多數人的能力與需要;大多數人並不直接接觸真理,他們需要的只是信仰,並且大多數的民眾永遠無法接受純粹沒有雜質的真理,就像我們無法生活在純氧當中。
(以上引自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便是這樣了吧!
所以包著糖衣、利用寓言和胡蘿蔔,用這些東西來驅使人去達到一個目的性(譬如說成功的人生、美滿的家庭、及如何飛黃騰達),卡內基是一個很典型的代表,卡內基提供的準則就像宗教,他適應大多數人的能力與需要
我則是那希望捨棄神話直接生活在純氧中的傢伙

人有能力決定自己要變成什麼樣子
只要妳真的有計畫
一份關於自己人生的企畫書
「只要有心人人都能成為食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nceimp 的頭像
    lanceimp

    奇斯塔˙奇斯

    lancei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