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影是不是一種語言?根據梅茲(...應該是他吧!這個節骨眼上熊熊想不起來)
的研究指出---不是,因為沒有最小單位
可是電影還是有電影的表達形式
什麼是看電影的方式,什麼是看電影的樂趣?
其實看電影...我還是覺得習慣就好,看習慣了,觀眾的智商自然就會跟著「提高」
看的懂特寫、過場、平行剪接、交叉剪接
電影理論就好像是文法,幫助你更能看一點門道
知不知道、會不會都無損看電影的樂趣
如果說到在創作上的幫助...如果是天才的話...不會理論也能拍出很棒的電影
我到現在還是不懂中文的文法是什麼,不過相信大家唸書的時候應該也唸過一些要死要活的修辭學
排比、回文、頂真、對仗、三種譬喻,學了這些文法概念
好像對我們的作文也沒有多大的幫助(起碼我覺得我沒感受到什麼幫助)
就別說什麼國學概要公羊穀梁,風雅頌,念起來不知道是在唸歷史還是念什麼
呷ㄅㄥ、吃飯、用膳只的都是同一件事情,但如果有人對妳說:「我們用膳吧!」
雞皮疙瘩應該會掉一地,像是看到鬼一樣,請問這位大哥大姊是什麼年代的人啊?

打滾了三半年、混了三年半,剩下人生菁華最後的半年
每當看到鏡中反射的倒影,這張日趨老化的臉孔,不禁讓我心生厭惡
我一點都不想做什麼成熟的女人散發自信的光彩,我只想要跟小孩一樣
幼稚天真愚蠢的臉就可以了,不論身體還是心理都拒絕長大
我怎麼變的這麼老了呢?要變成虛偽、世故、老成、沈穩持重、卑鄙、骯髒、心機重的大人了
當我笑著說完話,一轉頭卻忽然發現:天啊!我竟然說出這種這麼虛偽的話
抹上重重的白粉,讓自己躲在面具之後,不戴上面具便不敢見人
這算不算是心理偏差的一種?
為什麼戴上面具會是一種常態呢?可見「社會」果然是個集體意識變態的地方
將戴面具歌頌為做人的美德之一、做為生存的一部份
從小看著很多親戚長大,做為他們能夠觀察到我的成長,我也能見到他們的變化
原來...到了30歲會變成這樣子,到了40歲又是那樣子
其實要預測自己30歲會長成怎樣還不難嘛!都已經有繪圖軟體可以做到模擬了...
於是---我不要啊~~~SHIT!該死!!
撒旦!我要用靈魂跟你交易「我從來沒有誕生過」這件事

創作組都摸過,理論組蜻蜓點水過,所以看起來都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大成就
不過我想我可以確信自己的目標了吧,雖然我還不知道該怎麼做~~~
看來看去摸來摸去之後的結論是---我想回歸老本行,做一個「story teller」
中文翻譯成『說書人』好了,其實就是做說故事的人
我不想說說故事的人=導演,這樣說太狹隘,這樣的話其他人就不能說故事了嗎?
作什麼職位都無所謂,什麼職位都沒做也無所謂,只要能夠說故事就好
只是選擇用電影的形式、手段來說一個故事
不過電影跟說書人不一樣就是,電影不是一個人就能說的,這也是麻煩的地方
電影是要讓人開心的、甚至要逃避現實也可以←妳要說這是資本主義思想餘毒也罷
看電影要笑的開開心心,哭也要哭的涕淚縱橫
釋放躲在面具之後心靈,告訴他他可以在這兩個小時中透透氣
然後繼續戴上面具回到充滿面具的世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nceimp 的頭像
lanceimp

奇斯塔˙奇斯

lanceim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