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自己互補的人在一起或是跟自己接近的人在一起比較好?
很久以前心理學的老師在課堂上曾經提出來討論的問題
請大家舉手做「理論上」的測量,也有的人可以根據過往的經驗,知道自己容易親近哪一種類型的人
人嘛!...喜歡上的『一是對方身上沒有的自己,不然就是對方身上自己的影子』~BY 珮子
先不要談虛幻的唯心論好了,說說珮子我近年來的心得
我越來越覺得老祖宗說「門當戶對」是句很有道理的話
相信很多人應該都跟我以前一樣,覺得這是一句非常帶有歧視甚至很勢利眼的人才說的話
加上又受到中國古代小說或者戲劇帶來的加強誤導,中國歷來許多愛情悲劇都跟這門當戶對有點關係
認為門當戶對是在嫌對方有沒有錢
除了嫌對方有沒錢,還嫌對方有沒有家世地位、有沒有權、有沒有發展性等等諸如此類
很物質層面的「門當戶對」
但珮子新體驗的門當戶對,不是說物質面,而是環境、背景、思想的模式
即便是出生成長在相同階級、相同環境的人彼此的差異都可能很大了
何況是來自不同背景的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聽說異國婚姻需要有更大心力
黛妃嫁給查爾斯也是一項並非做鳳凰會是好事的證明,我聽過很多嫁入豪門的人最終的結局都以離婚收場
或者他們在豪門裡過的並不開心,若不離婚就是等著獨守空閨... ...而有些想要力挽狂瀾的人
能夠幸運生還重拾過往美滿的人又是少數中的少數
不談這種差異性的例子,不然大家又以為我是在強調金錢
回歸我們這些平民好了,平頭小老百姓求的是個安穩,可是每個人的家庭背景卻各自有不同的狀況與問題
光是連虛幻的「外省人背景」和「本省人背景」這種東西,都能夠成為抱怨的導火線之一
何況是一些更實際的事呢?
就算妳在跟與朋友交往的過程中,我們還是不免會聽到妳或許會評斷你的朋友
因為他家裡怎樣,所以他這個人怎樣等等
其實所謂的社會本來就不可能妄想每個人都把「妳自己」與「妳的背後」分開對待
連我們都會罵人罵「妳媽沒教過你是不是?」,一個人呈現的不是單單獨特的妳,還包括你的父母
我們誇一個小孩有教養,絕大多數不會聯想也許這個小孩是自發性地培養自己的教養
穿著制服代表一個學校的榮譽,一個人在外的舉止就代表你的父母
這是緊密而分不開的關係,即便到了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家裡還會裝高高的木門檻,門第觀念淡薄
交朋友上你或許是不論出身的人,但是不代表別人不會論及
談感情更是,不然哪來「結婚是兩個家庭的結合」此語?
所以...其實妳還真的是嫁/娶了他爸或他媽呢!
以我自己的立場,雖然我很想成為不論對方是什麼立場,我們之間都希望可以沒有立場的人
這種事,多少帶著點一廂情願,不然怎麼會有「物以類聚」說
歌舞升平之際彼此間不會有太大矛盾,問題就是出在患難、遭遇麻煩、有變動之時
跟自己互補的人會彌補自己不足,減少錯誤,可是當你們間有糾葛時
卻會發現,因為你們是互補的立場其實非常難讓對方瞭解你的想法,你們不是站在同一邊的傢伙
覺得對方莫名其妙為什麼連這種東西都不懂不瞭解,無法體察彼此的心意
不要忘了「同理心的產生其實沒有我們自以為的那麼容易」
世上最痛苦的事其一不就是誤解、心意不能被體察,況且對方又是你最親愛的人的話
與自己相近的人,你們容易犯同樣的錯誤、有一樣的盲點,吵架時彼此固執在同樣的地方
和互補不同的是,因為你們相近,容易知道對方的脈絡
幸運地你們兩人都還有點小智慧,化解危機尚能對症下藥
互補的人想要化解需要的可是「大智慧」,這跟職場經驗是蠻像的
其實在哪都一樣啦!跟人在一起就免不了怎樣怎樣
三千怎會來自煩惱絲,三千人帶來的煩惱何止三千,都剃掉嗎?哈哈
強調溝通、強調EQ的現在,人跟人的溝通並不是只有妳抱著愉快的心情就會自動化解的
樂觀歸樂觀,還是要用樂觀的心,不要把事情看得太樂觀
我所認為的門當戶對就是指同類,有接近背景、有相同思考觀念
靈若能與性相近,差異也「較」容易被消磨於無形
英雄的確不用怕出身低啊!但是看看明朝的典章制度,與漢朝相比
朱元璋跟劉邦差異就很明顯啦~他們的朝代風格也差很遠啦~
我倒是不認為朱元璋和劉邦會英雄惜英雄
- Dec 25 Thu 2003 18:08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